隨手寫,反網絡詐騙
----第三方行業機構利用微博打擊網絡詐騙
?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之際,國內權威的第三方網絡交易保障機構“網上交易保障中心”利用影響力巨大的新浪微博(微群:反網絡欺詐,群號:126121)和騰訊微博(http://t.qq.com/i315online),推出“隨手寫,反網絡詐騙”活動,旨在提醒公眾關注日益猖獗的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現象,呼吁有關部門加大打擊網絡詐騙的力度。通過發布微博,網上交易保障中心利用多年接受消費者投訴及監測欺詐網站的經驗,向廣大粉絲發布欺詐黑名單、防騙常識、最新欺詐類型,并邀請廣大博友分享防騙經驗及發現的詐騙網站線索,并積極尋求公安機關的介入。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網絡購物已成為我國網民的重要網絡應用習慣。2010年,我國網上商品零售總額由2009年的2500億元猛增到5200億元,市場發展迅猛。然而,由于互聯網的高科技特點,網絡消費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呈高發態勢,木馬病毒、釣魚網站、網絡游戲詐騙等層出不窮,且手段變化快、迷惑性強、影響范圍廣,肆意盜取消費者的錢財,給全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統計,有近28%的互聯網用戶遭遇過虛假釣魚網站、詐騙交易、交易劫持、網銀被盜等攻擊。2010年新增病毒木馬1798萬種,平均每天新增與網購相關的釣魚網站近1500個,2011年春節長假后,每天新增釣魚網站多達上萬個;據北京警方的統計,2010年僅北京地區接到報案的網絡詐騙案件數量就達3700多起,涉案金額達7000多萬元;2010年12月9日,浙江紹興市連續發生6起冒充中國銀行網銀升級的網絡詐騙案件,累計案值上百萬元;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中心估算,“網絡釣魚”給電子商務用戶帶來的損失目前已達76億元,平均每位網購用戶被“釣”走的金額為86元。
網絡詐騙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類案件大多是跨地域發生的小額交易,在案件偵查過程中,需要涉及公安、工商、工信、銀行、電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個地區的多個政府部門和企業主體的協調、溝通,執法成本高、溝通效率低,很多受害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濟。因而真實案例中,經常會出現犯罪分子公然叫囂“有本事來抓我”等話語。
為此,網上交易保障中心作為電子商務的行業組織和專業的法律服務機構,緊急呼吁政府部門引起重視,嚴厲打擊日益猖獗的網絡詐騙行為。
幾類典型網絡欺詐:
1、網絡游戲交易網站。這類網站具有的基本共同點是:
網站上無固定電話及固定地址聯系方式,聯系方式多是即時聊天工具,如QQ;網站下方各種標識均為盜用;域名中基本包含數字或是幾個簡單的數字組成。
這類網站的詐騙手法很簡單,基本是首先在游戲中叫賣賬號或游戲幣,然后引導消費者進入其網站,以該網站擔保進行交易,交易后網站客服人員則會以消費者不是VIP會員等理由要求消費者繼續交納保證金等費用,導致消費者財產受損失。
2、熱銷手機、減肥產品、母嬰用品銷售網站。
此類網站大多制作簡單,只是一個單純的網頁,網頁上沒有固定電話聯系方式,只有400電話,沒有關于產品的基本介紹,只有產品功效的夸大介紹。
3、布藝加工及打火機加盟。
此類企業大多在工商系統中可以查詢到其工商注冊信息,布藝加工多要求交納800-1500元不等的押金,代理制作打火機則需要購買機器和散件,該類企業會與加盟者簽訂合同,流程基本符合法律規定,但是基本都具有風險。
制作布藝者在交納押金后拿到原材料進行加工,或者原材料本身有問題,或者驗收方會認定加盟者加工不合格從而拒絕退還保證金。
4、出版社招聘兼職打字員。此類網站打著某出版社的旗號,發布招聘兼職信息,但兼職者需交納100保證金,事實上該出版社根本就不存在,兼職信息也是虛假的。
5、物流公司擔保交易。
該類網站大多會有一個購物網站,該購物網站承諾貨到付款或者是與消費者協商,要求快遞公司擔保交易,讓消費者將貨款交于快遞人員。事實上,該快遞網站與購物網站為一體,購物網站通過虛擬的快遞公司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讓消費者放松警惕。當快遞人員送貨時會以貨物是走私貨等理由要求消費者交納保證金,從而進行詐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