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 張曉丹 邢冉冉 通訊員 葉華新 鄭少瓊 孟偉 報道 近年網購食品糾紛屢有發生,保健品交易糾紛更是占網購糾紛總數的五分之一,并呈漸增趨勢。市工商部門坦承,當前網絡食品交易存在監管執法難題。
工商部門人士表示,保健類食品網絡交易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質量低劣、虛假宣傳、坑騙買家和無證經營。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廣州市工商局受理涉及網絡保健類食品交易糾紛202宗,占網絡商品交易糾紛總數的19.5%。而2011年第一季度,受理網絡保健類食品43宗,占網絡商品交易糾紛總數的23.4%。保健類食品交易糾紛已占網絡商品交易糾紛總數的五分之一,并呈逐增趨勢。有關部門已對涉嫌違法的銷售食品網站立案7宗,扣留涉嫌違法經營款35萬元。
由于相比傳統交易方式,網絡食品交易存在特殊性,工商部門人士坦承在監管執法方面存在四大難題:一是網絡監管規范滯后,對“秒殺”、“刷客”、“團購”、“競價排名”等網絡經營行為缺乏明確規范,對有關行為主體的責任缺乏認定;二是缺少行政強制手段和處罰力度不夠;三是電子證據難提取;四是網絡食品經營者可以使用虛擬身份,難以追蹤。
提醒
交易時保留單據和聊天記錄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交易時注意保留單據和聊天記錄等,便于日后取證和投訴處理。工商部門也會發布消費警示,公布違法網站經營者的信息,提高消費者鑒別網站及其商品信息的能力。
工商部門表示,將會通過開設“紅盾Q群”或電子郵箱等方式,與交易量大、易發生消費糾紛的“有牌”網絡食品經營者建立點對點的聯絡機制,推動其將相關注冊信息公布上網,方便消費者查詢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