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秒殺”很時尚 小心“餡餅”變陷阱
作者: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眉山日報 本站發布時間:2011-06-29 09:26
413
“今天你"秒"到沒有?”這是近來網購一族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話。
“秒”是“秒殺”的簡稱,是指成千上萬個網購買家分秒必爭地搶購某種限時限量銷售的商品。如今,淘寶網等許多購物網站都推出了“秒殺”板塊,范圍涵蓋了家具、電器、服裝、零食……一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往往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買家大呼嘗到了香甜的“餡餅”,不過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大呼上當,稱“秒殺”里面充滿了陷阱。在一位資深網友看來,“秒殺”雖刺激,但須理性對待。
事件一
20歲的小王是網絡購物的忠實擁躉。上周末,提起“秒殺”,她很肯定地表示:“確實比平時賣得便宜,很實惠!”
小王的第一次“秒殺”經歷純屬偶然。一次,她到自己常去的一家店鋪閑逛,正好看到店鋪發布消息稱馬上要開始“秒殺”,一件原價為130元的經典格紋吊帶裙,秒殺價只有78元。小王馬上將這件衣服放入購物車,然后不停地刷新屏幕,等著活動開始。
“"秒殺"開始后,由于我的電腦刷屏太慢,眼看著庫存就沒了,我急出了一身汗,好在最終還是買上了!網店的"秒殺"活動時間很短,有時商品的數量也不多,經常是半個多小時就結束了。”小王說,“"秒殺"是天上掉"餡餅",真的優惠。因為活動結束后,你能看到價格自動彈回了原價。”從此以后,她就特別注意常逛的一些店鋪“秒殺”活動的信息。
事件二
“"秒殺"純粹就是個噱頭,騙人的!”小李第一次參與“秒殺”,就有了這樣的印象。
此前,他一直聽朋友說“秒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便宜,最終他被吸引進入了一家購物網站。“店方是一家口碑還不錯的皇冠店,朋友們說它的信譽應該不錯。”小李早早地就坐在電腦前,到了規定的時間迅速下單,最終,他以98元的價格“秒殺”到了一套廚房用品。自以為逮了便宜的他,沒想到后來逛街時發現,同樣的產品在超市里標價不過68元。
市民心聲
網購“秒殺”需理性看待
據了解,網絡賣家為了增加信譽度,提高店鋪人氣,會不定期地在網上開展“秒殺”、“團購”等活動。活動期間,商品價格會比平時優惠很多。因此,很多網購買家就會趁此機會“下手”,淘到自己喜歡的商品。
目前,“秒殺”一詞已成為網購一族中最流行的詞語。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市民對網購“秒殺”的看法,有的表示,“秒殺”是天上掉餡餅,有的則表示“秒殺”存在不少的陷阱。
劉女士算是一位網購達人,只要遇上化妝品的“秒殺”活動,肯定參加。“品牌化妝品不管在網上還是實體店,打折的機會很少,碰到"秒殺"不參加的話,簡直就是將送上門的錢往外扔。買回來的東西,即使我自己用不著,還可以轉送或轉賣給需要的朋友,非常受歡迎!”劉女士給記者舉例說,一瓶原價270多元的潤膚乳,打了八折,還免運費,能省七八十元錢。
但市民蔡女士的遭遇也著實有些冤。她曾在一家網上商城看上一款拎包,當時屏幕上“1元"秒殺"”的廣告吸引了她的眼球,可當她成功“秒殺”完畢后,卻被告知要付50元的運費。“這個運費明顯有些高。一般的快遞費用10元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
更讓許多網友困惑的是,“秒殺”的商品大多不“三包”。就算消費者對“秒”來的商品與網店的描述有差異,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部門回應
網購還需擦亮眼
在家就可以“逛街”,訂貨不受時間的限制,還能買到本地沒有的東西,每筆交易從訂貨到送貨僅需在網上就可以完成。因其方便快捷,價格低廉等優勢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
但就在消費者享受足不出戶的便捷之時,我市消協提醒各位消費者網購“秒殺”時還需擦亮雙眼,謹防網購“陷阱”。
據市消協工作人員介紹,網購陷阱會有這樣幾種:一些不法經營者往往利用時尚圖片、超低的網上價格誤導消費者,導致宣傳與實物不符;還有些不法經營者編造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不要通過“支付寶”付款,而是轉賬到其他賬戶,消費者購物得不到保障;有的經營者所謂的售后服務也只是一句空話。
針對這些陷阱,消協提醒各位消費者,網購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首先選擇商鋪可以通過朋友推薦,或者選擇一些信譽度高、評價度高的網店,所謂“貨比三家”;其次看清商品的詳細介紹和網店說明以及是否有售后保障等說明事項;最后,付款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支付寶”支付,收到貨物后一定要當場拆封、簽收,以免貨物有問題。
注:本文轉載自四川新聞網-眉山日報 ,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