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韓先生來電向記者反映,自己手里有張由上海旅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發行的“綠游卡”,本來可以給手機充值,也能支付水煤電等公用事業費,但是從4月份開始,“綠游卡”無法使用。
“我之前用這張卡充了50元話費,里面還剩100元,但到了4月份我就發現卡無法使用。”韓先生表示,當時他撥打了對方的客服熱線,工作人員稱系統正在升級,并且保證說9月底10月初卡肯定能使用。雖然間隔的時間比較長,但是韓先生還是決定等下去。不過等到10月份,韓先生發現“綠游卡”仍然無法使用,更讓他生氣的是,對方的客服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登錄了“綠游卡”網站,其公告欄中稱“支付接口端口調試中,暫緩使用”。隨后記者致電上海旅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現在“綠游卡”無法正常使用,是因為他們沒有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與很多商戶都停止了合作。 針對韓先生的遭遇,對方回應,“已經將韓先生的情況登記,會在兩周內解決問題,退卡或者換成公交卡。”
之后韓先生表示,對方與他進行了溝通,“但是他們稱,退換卡都需要我付2元的手續費,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
律師點評
2元小事,央行也應規范
商家愿意提供退卡或換卡服務,說明他們沒有回避應盡的責任。收取2元手續費,本身問題不大,但是這反映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一些第三方支付企業沒有獲得牌照,他們發行的支付卡會退出市場,央行應針對這種退出行為做出相應的規范,比如應不應該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