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消費者陸續向本報曝光,“下單之后遭到京東商城[微博]單方面刪除訂單”,對于京東客服給出的理由“IP地址有問題,系統認定為經銷商”,更讓他們難以接受。
?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京東服務以終端消費為目的的企業及個人客戶,不支持經銷商低價買高價賣,訂單被刪除很有可能是由系統篩選判斷下單者為經銷商才發生的,“針對被誤傷的用戶,我們將在核實后進行適當補償”。
?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王濤分析認為,隨著電商平臺化發展,部分電商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又承擔起了規范平臺運營的責任。京東刪單事件產生的爭議表明,這種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做法遇到了問題,電商健康發展需要外部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范。
?回應稱“經銷商”
?一個月前,江蘇的余女士在京東商城購買一輛嬰兒車,等了幾天不見送貨,再登陸賬戶才發現,已經被刪單了,還是“主動取消訂單”。幾番溝通未能恢復訂單之后,她最終選擇了重新下單。
?“第二次購買的時候也有個波折,開始我的訂單還是被刪,后來打電話給客服,客服說我的IP已經被拉黑了,把我的IP解禁了以后才能繼續下單,就這樣前后折騰了一個月。前幾天才到貨,而且價格已經漲了很多。”余女士說。
?與余女士類似遭遇的還有北京的徐先生,自從上周開始,他在京東的一連幾個訂單都是被對方單方面刪除了。京東客服解釋稱,他的IP地址已經被系統認定為經銷商,建議他重新注冊一個賬戶,徐先生干脆放棄了。
?同樣在北京工作的梁先生也爆料稱,訂購一款降價的耳機之后,被京東后臺刪單了,再買時發現價格又回去了。經過客服和高級客服確認,也說是系統認定是經銷商行為。比較幸運的是,客服承諾會賠償差價。
?對此,京東商城上述人士表示,鑒定是否屬于經銷商行為是根據消費者累計下單紀錄總結出來的,系統一旦鑒定為經銷商,用戶在特定時間段內的購買紀錄都會被撤單,存在誤傷的用戶可以與客服隨時溝通解決。
?鑒定系統遭質疑
?因為懷疑用戶涉嫌“經銷商”而單方面刪除訂單在京東并不鮮見,最早可見于2011年,最為集中的則是2012年,一年之內就相繼發生了“開心果門”、“華為手機門”、“索尼手機門”等五大刪單門,并導致用戶的集體維權。
?“鑒定是否屬于‘經銷商’都是根據大量數據計算出的結果,我們還會根據用戶的投訴建議來適時改進相關算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被誤傷的用戶。”對于不斷出現的刪單事件,京東商城這位人士說。
?最近消費者曝光的刪單事件卻表明,經歷四年的爭議之后,京東這套鑒定“經銷商”的做法“殺傷”力還是很大。
?“根據IP地址鑒定用戶是否屬于經銷商,這是不太靠譜的。中國網絡運營商比較混亂,在不同的時間里,一個IP可能會被不同的用戶使用。簡單以某個IP的下單量來衡量是否屬于經銷商做法,這種方式太粗暴了。”徐先生說。
?王濤認為,說到底還是京東這幾年發展太快,特別是2012年以來,京東呈現爆發式增長,京東原有IT框架難以跟上業務的需求。電商造節和大促銷的時候這種矛盾尤其突出,刪單事件也多集中在這期間。
?公開的資料顯示,京東對IT系統的升級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該公司宣布投資40億元發展云計算,以便加強后端IT系統的穩定。
?呼吁完善相關監管
?比質疑京東的IT系統更多的是,多數被刪單的消費者認為,京東商城這種在不事先通知就單方面刪單的做法太不合理。
?“且不說我不是經銷商,就算我是經銷商,京東有權力干涉我購買之后是自己用還是再銷售嗎?這改變了零售的基本商業原則。而且下單時沒有看到限購的說明,等到被刪單了才突然冒出這么個說法。”余女士說。
?京東商城相關人士回避了記者轉述的這一問題,但是他強調說,限制經銷商的做法最終還是為了保護個人消費者的利益,如果商品被經銷商批量購買,會導致部分個人用戶只能從經銷商那里去高價購買。
?目前,京東商城已經在具體處理記者提供的幾個用戶的被刪單情況。
?“京東刪單事件反映出,在電商平臺化和電商平臺裁判員身份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完善相關監管規范電商平臺的具體做法迫在眉睫,否則很難保證一些平臺將自身利益凌駕于法律法規和消費者利益之上的做法。”王濤說。
?據悉,中國對電商行業的立法工作已經展開,2010年,工商局公布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并在今年年初正式頒布《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但是,仍然有諸如“刪單門”等類似爭議在電商相關法律法規中找不到解決“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