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用微信推銷山寨iPhone 十幾天獲利兩萬余元
作者: 法制日報—法制網 文章來源: 法制日報—法制網 本站發布時間:2014-08-13 09:34
573
一名20歲的小伙子,在得知賣高仿名牌手機可以賺錢后,便假冒他人身份,利用微信推銷名牌山寨手機。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他竟然騙了6名受害人兩萬余元。近日,江蘇省如東縣公安局經縝密偵查破獲這起電信網絡詐騙案,將假冒他人身份售假的犯罪嫌疑人蔡某抓獲。
?網購名牌手機是山寨貨
?今年7月初的一天,家住如東縣掘港鎮的張先生在用手機上網時,發現自己的微信好友“琪琪”在朋友圈中轉發了一則正品蘋果手機的廣告。低廉的價格讓張先生心動不已,出于對朋友的信任,他主動聯系了“琪琪”,提出想購買一部金色蘋果5S,并將50元定金給了對方。
?過了1周左右,對方通過快遞將手機寄了過來。張先生與“琪琪”一起簽收后,將3400元錢給了快遞公司。但是,當張先生將手機拿到蘋果的銷售網點驗貨時,卻發現手機是假貨。工作人員表示,盡管手機的包裝和外觀與正品很相似,但是該手機安裝的是安卓系統,是高仿的山寨機。
?與張先生有相似經歷的還有當地的楊先生。楊先生不小心將自己的蘋果5S手機屏幕摔壞了,于是想換一部手機。在微信上看到廣告后,楊先生便與對方聯系,通過以舊換新購買了一部手機,并給付了1200元差價。7月9日,張先生收到手機后發現是假的,于是向警方報案。
?男子假冒“女老板”行騙
?接到報警后,如東警方當即展開調查。楊先生稱,賣家的微信號是一名叫“吳麗”的女老板所用,自己還向對方購買過香煙。然而,民警通過偵查,并沒有發現“吳麗”的相關線索。辦案民警沈新峰認為,犯罪嫌疑人應當是假冒他人身份對外銷售假冒商品,并想借此逃避公安機關的追查。
?通過大量細致的查證工作,偵查員找到了“琪琪”。原來,“琪琪”與“吳麗”認識,在得知“吳麗”在微信上低價賣正品蘋果手機時,她便主動做了代理。“吳麗”承諾,每賣一部手機將給她200元提成。因此,“琪琪”并沒有選擇報警,而是自己將3400元錢先墊付給了張先生,希望“吳麗”能將錢退給自己。然而,讓“琪琪”沒有想到的是,“吳麗”以各種理由推脫,直到警察找上門來,都還沒解決好這件事情。
?通過“琪琪”,警方很快明確了“吳麗”的真實身份為如東縣豐利鎮的男子蔡某。7月22日,辦案民警將蔡某抓獲,并現場查獲了多個手機包裝盒。到案后,蔡某交代了自己為非法獲利,在微信上做廣告,將高仿的手機當作正品手機出售給他人的不法事實。
?利用貨到付款漏洞作案
?經查,20歲的犯罪嫌疑人蔡某從今年6月開始經營二手手機的回收、出售以及置換。當他得知網上有高仿機賣后,便打起了以高仿機當作正品手機賣的主意。于是,蔡某假冒“吳麗”的身份,在微信上做廣告,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出售蘋果手機,并且表示可以以舊換新。
?雖然賣的是假貨,但蔡某卻承諾假一罰十,并且以貨到付款的結算方式讓受害人降低戒備心理。為何買家在收貨時沒有發現被騙呢?原來,按照快遞公司的要求,貨物送到后,只有接收人先簽收并當場給付了貨款后,貨物才能拆開包裝。正是利用這一環節的漏洞,蔡某才屢屢得手。
?據蔡某交代,在收取定金后,他便以1000余元的價格通過網絡購買高仿山寨手機,然后用與正品極為相似的手機盒重新包裝,再以貨到付款的方式郵遞給買家。短短十幾天時間,便有6名受害人上當受騙。蔡某到案后,辦案民警將其違法所得全部追回。
?據如東縣公安局副局長繆曉建介紹,不法分子通過社交平臺搜索功能,隨時隨地伺機作案。社交平臺可通過網絡即時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相比較傳統的電話、手機、短信,作案更容易。
?“應盡快建立多部門的管控機制,對于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在第一時間上報,對不法分子的社交賬號及時形成數據庫,努力凈化這片可能滋生犯罪的土壤。”繆曉建表示。
注:本文轉載自法制日報—法制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